这几天临近过年了,很多人都回去了,趁着闲着,把TCP/IP协议详解大概过了一过,有些以前似懂非懂的,现在貌似还是似懂非懂,不过至少比以前理解的好一点儿了,不过对于TCP的发包与回应之间的确认序号有点儿搞懵了,于是大概看了下,顺便在这里做了个笔记。

之前的工作大概都属于上层工作吧,至少在协议之上,各种操作系统的IO模型,倒是底层没怎么去看,只知道大概的三次握手啊之类的,还是得对底层有点儿了解才行。

首先在这里的ACK,指的是TCP头部设置了ACK Flag的回应包,用于发送确认序号,或者是握手包;

SEQ,指的是TCP头部的发送序号吧。

一开始简单的以为每一个TCP层的包,另一端收到后仅仅是序号+1,后来才发现我错了,是以字节数来计数的。

首先,ACK其实在回应确认包的时候才有意义,用于回应另一端自己这儿已经收到N序号的数据了,而SEQ在发包的时候有意义,用于表名该数据是N序号偏移的数据?这个解释好像也不太好,应该是N序号之后的数据。

当完成握手后,假定CS两端的SEQ序号都为1,那么当C端第一次发送数据(假定4字节)到S端的时候,C的TCP头部应该为S1A1,并且带着4字节的数据;

S端收到了数据后,会回应一个ACK,头部为S1A5,用于回应S端已经收到了4字节的数据了,下次再传的话,从4字节后开始传;

C端第二次开始往S端发4字节的数据,头部为S5A1,其中的S5表示C端是从4字节之后开始传的了,之前的4字节已经确认OK了,不用重传了(TCP有着重传与检测乱序的机制,还是要依赖于SEQ的,不然无法确认当前的发送的字节是属于另一端哪一部分的数据);

S端收到了第二个包后,再次回应ACK,头部为S1A9,表明已经确认收到了C端的8字节的数据了;

S端开始给C端发送4字节的数据,则开始发包,头部为S1A9(其实ACK的标志位没有设置,这个A应该是没什么用的),而S端第一次给C端发送数据,所以S还是1,代表了发送的数据是S端第一次发送的数据,或者说曾经在此TCP会话上发送了0字节的数据;

C端收到了S端的包后,会回应ACK,头部为S9A5,S9代表了从C端已经传送了8字节的数据了,但是在ACK中,这个貌似也没啥用,而A5则表明了已经收到了服务器的4字节的数据了。

大概的通讯流程大概就是这样,简而言之,SEQ在发送数据的时候有实际的意义,表明发送的N字节的数据是属于该会话中哪一部分的数据,而ACK则是在确认收包的时候有意义,代表着另一端已经收到了该会话中N字节的数据了,这些都是TCP支持乱序重传以及发送失败重传的机制。

以前就有疑问,假设TCP会话中,A端发送了N字节给B端,B端迟迟没有回应,于是A端又发送了一次数据给B端,然而这时B端的回应包到了,那么B端不就是收到了2次数据吗?现在想想,其实B端根据A端数据包的SEQ,就可以知道自己已经收到过这部分数据了,所以不存在多次收发的问题,底层的东西想清楚,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。

不过自己对这块还是很生疏,希望在17年能够继续学习进步吧。

共 0 条回复
暂时没有人回复哦,赶紧抢沙发
发表新回复

作者

sryan
today is a good day